蓽撥【中藥】【中醫(yī)百科】
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保健
中醫(yī)食療
中藥大全
中醫(yī)方劑
疾病大全
中醫(yī)書籍
中醫(yī)理論
中醫(yī)保健
中醫(yī)食療
中藥大全
中醫(yī)方劑
疾病大全
中醫(yī)書籍
Search
Search
中醫(yī)百科
蓽撥
2016-09-23
蓽撥
1 #
名稱
Long Pepper
蓽撥、蓽撥梨、阿梨訶他、椹圣、鼠尾
蓽茇
蓽撥梨
阿梨訶他
椹圣
鼠尾
必卜
蓽勃
畢撥
逼撥
蓽撥的種植和炮制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
蓽茇,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根狀莖直立,多分枝。莖下部匍匐,技橫臥,質(zhì)柔軟,有縱校和溝槽,幼時被粉狀短柔毛。葉在生;下部的葉卵圓形,具較長的柄,向上的葉漸成為卵狀長圓形,柄較短,頂端葉無柄,基都抱莖,下面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腺7條,全部基出?;▎涡援愔辏瑹o花被;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雄花序長4-5cm,直徑約3mm;總花梗長2-3cm,被短柔毛;苞片近圓形,盾狀;雄蕊2,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cm,直徑約4mm,于果期延長;苞片直徑約lmm;子房卵形,柱頭3。漿果下部與花序軸合生,先端有臍狀凸起,直徑約2mm?;ㄆ诖杭?,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600m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福建、廣東和廣西有栽培。
性味
辛,熱。
炮制
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性狀
果穗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長1.5~3.5cm,直徑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余或脫落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徑約1mm。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以肥大、飽滿、堅實、色黑褐、氣味濃者為佳。
蓽撥的效果
功效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主治心腹冷痛,嘔吐吞酸,腸鳴泄瀉,冷痢,陰疝,頭痛,鼻淵,齒痛。
經(jīng)脈
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主治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治心腹冷痛,嘔吐吞酸,腸鳴泄瀉,冷痢,陰疝,頭痛,鼻淵,齒痛。
①《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bǔ)腰腳,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②《海藥本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chǎn)后泄利。
③《日華子本草》:治霍亂,冷氣,心痛血?dú)狻?/p>
④《本草圖經(jīng)》:治氣痢。
⑤《本草衍義》: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jié)M痛。
⑥《綱目》:治頭痛、鼻淵、牙痛。
⑦《天寶本草》:治跌打損傷,腰腳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鼻吸或置蛀牙孔中,適量。
注意禁忌
實熱郁火、陰虛火旺者均忌服。
①《本草衍義》: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②《綱目》: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蓽撥的藥方
①治傷寒積冷,臟腑虛弱,心腹疞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蓽撥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巳寒丸)
②治飧泄氣痢,腹脹滿,不下食:蓽撥半兩,肉豆蔻(去殼,半生半煨)一兩,干姜(炮)半兩,訶黎勒(訶子)(半生半炮,去核)一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銼)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diào)下,日晚再服。(《圣濟(jì)總錄》蓽撥散)
③治氣痢:牛乳半斤,蓽撥三錢。同煎減半,空腹頓服。(《獨(dú)異志》)
④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疼:蓽撥、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桂(肉桂)(去粗皮)、干姜(炮)、訶黎勒皮(焙)各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半。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飲下十五丸,日三。(《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⑤ 治虛勞脾胃宿冷,不思飲食,四肢怠惰,心下脹滿,臍下結(jié)痛,及痃癖氣塊等病:蓽撥(炒)、訶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參各一兩,桂(肉桂)(去粗皮)、 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兩。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⑥治痰飲惡心:蓽茇,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diào)下半錢。(《圣惠方》)
⑦治婦人血?dú)獠缓?,疼痛不止,及下血無時,月水不調(diào):蓽茇(鹽炒)、蒲黃(炒)。上等分,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吞下;如不能飲,米湯下。(《普濟(jì)方》二神丸,一名蓽撥丸)
⑧治瘴氣成塊,在腹不散:蓽茇一兩,大黃一兩。并生為末,入麝香少許,煉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類鈐方》)
⑨治偏頭痛:蓽撥為末,令患者口中含溫水,左邊疼令左鼻吸一字,右邊疼令右鼻吸一字。(《經(jīng)驗后方》)
⑩治心腹冷氣刺痛,妨脹,不能下食 蓽撥、胡椒、桂心(肉桂)各一分,為末。米三合,煮作粥,下蓽撥等末,攪和,空心食之。(《食醫(yī)心鑒》蓽茇粥)
⑾治冷痰,飲食不下,膈脘不快 蓽撥(炒)一兩,訶黎勒(訶子)(煨,去核)三分,干姜(炮)半兩。上三味,為細(xì)末,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拘時。(《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⑿治年深頭風(fēng),痰厥嘔吐,惡聞人聲,頭不能舉,目不能開 蓽撥為細(xì)末,每服一大錢,茶清調(diào)下,仍(口畜)少許鼻中,食后。(《楊氏家藏方》)
⒀治牙痛
㈠蓽茇、胡椒。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納蛀孔中。(《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㈡蓽茇末揩之,煎蒼耳湯漱去涎,治風(fēng)蟲牙痛。(《綱目》)
⒁治鼻流清涕
㈠用蓽撥末吹鼻內(nèi)即止,治鼻流清涕不止。(《衛(wèi)生易簡方》)
㈡蓽茇、香附、大蒜。桿作餅,紗襯炙熱貼囟門上,用熨斗火熨透,治鼻塞腦流清涕。(《醫(yī)學(xué)入門》蓽撥餅)
⒂治滿口白爛 蓽茇一兩,厚黃柏一兩(火炙)。上為末,用米醋煎數(shù)沸后,調(diào)上藥,漱口。(《丹溪治法心要》)
【食療方】
1.砂仁蓽茇桔魚湯
砂仁10克,蓽茇10克,陳皮10克,大鯽魚1000克,大蒜2頭,胡椒10克,辣椒、蔥、食鹽、醬油、菜油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在鯽魚腹內(nèi),裝入陳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辣椒、蔥、鹽,將魚腹以線縫合;取鍋1只,放入菜油燒熱,將鯽魚入油中煎3分鐘,加入醬油和水適量,燉熟即成。棄藥,吃肉喝湯,佐膳酌量食用。
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健脾,和胃止嘔,補(bǔ)虛。主治寒性腹痛和虛性腹痛患者食用。
2.篳撥粥
篳撥5克,白胡椒粉1克,肉桂皮3克,糯米適量。以糯米煮粥。篳撥、白胡椒粉、肉桂皮三者為末,同煮令熟,去滓,兌入糯米粥中,空腹食之。
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中醫(yī)百科
中醫(yī)百科(zhongyibaike.com)是一個非盈利性的中醫(yī)網(wǎng)站。
本站致力于介紹研究中醫(yī)相關(guān)知識,收集整理中醫(yī)中藥相關(guān)資料,交流中醫(yī)中藥相關(guān)體驗。
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如有轉(zhuǎn)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
Login
關(guān)于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服務(wù)條款
Copyright ? 2011 - 2024 ZHONGYIBAI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百度安全驗證
網(wǎng)絡(luò)不給力,請稍后重試
返回首頁
問題反饋
蓽茇 - 中藥材 - 中醫(yī)世家
首頁
中藥材
蓽茇
《中國藥典》:蓽茇
拼音注音
Bì Bá
別名
蓽拔、鼠尾
英文名
FRUCTUS PIPERIS LONGI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長1.5~3.5cm,直徑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徑約0.1cm。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炮制
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鑒別
(1) 本品粉末灰褐色。石細(xì)胞類圓形、長卵形或多角形,直徑25~61μm,長至170μm,壁較厚,有的層紋明顯。油細(xì)胞類圓形,直徑25~66μm。種皮細(xì)胞紅棕色,長多角形,壁連珠狀增厚。淀粉粒細(xì)小,常聚集成團(tuán)塊。
(2) 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硫酸1 滴,顯鮮紅色,漸變紅棕色,后轉(zhuǎn)棕褐色。
(3) 取本品粉末0.8g,加無水乙醇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 含4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丙酮(7: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lán)色熒光斑點;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褐黃色斑點。
歸經(jīng)
歸胃、大腸經(jīng)。
性味
辛,熱。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
用法用量
1.5~3g。外用適量,研末塞齲齒孔中。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蓽茇
拼音注音
Bì Bá
別名
蓽撥(《唐本草》),蓽撥梨、阿梨訶吔(《酉陽雜俎》),椹圣(侯寧極《藥譜》),蛤蔞(《赤雅》),鼠尾(《中藥志》)。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未成熟果穗。9~10月間,果實由黃變黑時摘下,曬干。
生境分布
分布我國云南、廣東等地。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亦有分布。主產(chǎn)于云南、廣東。國外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下部匍匐,枝橫臥,質(zhì)柔軟,有棱角和槽,幼時密被短柔毛。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2~3.5厘米,密被柔毛;葉片長圓形或卵形,全緣。上面近光滑,下面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葉脈通常5~7條。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雄穗總花梗長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長5.5厘米,直徑約3毫米;花小,直徑約1.5毫米;苞片1,近圓形;無花被;雄蕊2,花藥橢圓形,2室,花絲短粗;雌穗總花梗長1.5厘米,密被柔毛,花穗長1.5厘米,花梗短;花的直徑不及1毫米;苞片圓形;無花被;子房倒卵形,無花柱,柱頭3。漿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軸與之結(jié)合。
性狀
果穗圓柱狀,稍彎曲,長2~4.5厘米,直徑5~8毫米??偣嘁衙撀?。表面黑褐色,由多數(shù)細(xì)小的瘦果聚集而成,排列緊密整齊,形成交錯的小突起。小瘦果略呈圓球形,被苞片,直徑約1毫米。質(zhì)堅硬,斷面微紅,胚乳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辣。以肥大、質(zhì)堅實、味濃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果實含胡椒堿、棕櫚酸、四氫胡椒酸、1-十一碳烯基-3,4-甲撐二氧苯、哌啶、揮發(fā)油(不含N、也不含酚性、醛性及酮性物質(zhì))。蓽茇還含N-異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芝麻素。
藥理作用
蓽撥中提出之精油對白色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蠟樣芽胞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胡椒堿對家蠅的神經(jīng)及肌肉組織均有破壞作用,但不及除蟲菊。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堿可明顯降低直腸溫度(主要由于皮膚血管擴(kuò)張),但重復(fù)注射后即不敏感,該動物并喪失在高溫環(huán)境下及疼痛刺激時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此作用系不可逆性,并與其辛辣刺激有關(guān)。
炮制
揀除雜質(zhì),去柄,篩凈灰屑,用時搗碎。
《雷公炮炙論》:"凡使(蓽撥),先去挺用頭,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凈方用,免傷人肺,令人上氣。"
歸經(jīng)
入脾、胃經(jīng)。
①《綱目》:"入手、足陽明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jīng)。"
性味
辛,熱。
①《海藥本草》:"味辛,溫。"
②《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
注意
實熱郁火、陰虛火旺者均忌服。
①《本草衍義》:"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②《綱目》:"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治心腹冷痛,嘔吐吞酸,腸鳴泄瀉,冷痢,陰疝,頭痛,鼻淵,齒痛。
①《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bǔ)腰腳,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②《海藥本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chǎn)后泄利。"
③《日華子本草》:"治霍亂,冷氣,心痛血?dú)狻?
④《本草圖經(jīng)》:"治氣痢。"
⑤《本草衍義》:"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jié)M痛。"
⑥《綱目》:"治頭痛、鼻淵、牙痛。"
⑦《天寶本草》:"治跌打損傷,腰腳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搐鼻或納蛀牙孔中。
復(fù)方
①治傷寒積冷,臟腑虛弱,心腹疞痛,脅肋脹滿,泄瀉腸鳴,自利自汗,米谷不化:蓽撥四斤,高良姜、干姜(炮)各六斤,肉桂(去粗皮)四斤。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湯下,食前服之。(《局方》大巳寒丸)
②治飧泄氣痢,腹脹滿,不下食:蓽撥半兩,肉豆蔻(去殼,半生半煨)一兩,干姜(炮)半兩,訶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銼)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上七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空心米飲調(diào)下,日晚再服。(《圣濟(jì)總錄》蓽撥散)
③治氣痢:牛乳半斤,蓽撥三錢。同煎減半,空腹頓服。(《獨(dú)異志》)
④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疼:蓽撥、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訶黎勒皮(焙)各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半。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粥飲下十五丸,日三。(《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⑤治虛勞脾胃宿冷,不思飲食,四肢怠惰,心下脹滿,臍下結(jié)痛,及痃癖氣塊等病:蓽撥(炒)、訶子(煨,去子核)、干姜(炮裂)、人參各一兩,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胡椒各半兩。上七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⑥治痰飲惡心:蓽茇,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diào)下半錢。(《圣惠方》)
⑦治婦人血?dú)獠缓停弁床恢?,及下血無時,月水不調(diào):蓽茇(鹽炒)、蒲黃(炒)。上等分,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吞下;如不能飲,米湯下。(《普濟(jì)方》二神丸,一名蓽撥丸)
⑧治瘴氣成塊,在腹不散:蓽茇一兩,大黃一兩。并生為末,入麝香少許,煉蜜丸梧子大。每冷酒服三十丸。(《永類鈐方》)
⑨治牙齒疼痛:蓽撥、胡椒。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內(nèi)蛀孔中。(《圣濟(jì)總錄》蓽撥丸)
⑩治偏頭痛:蓽撥為末,令患者口中含溫水,左邊疼令左鼻吸一字,右邊疼令右鼻吸一字。(《經(jīng)驗后方》)
⑾治鼻塞腦流清涕:蓽撥、香附、大蒜。杵作餅,紗襯炙熱貼囟門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醫(yī)學(xué)入門》蓽撥餅)
各家論述
①《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jīng)散浮熱也。"
②《本草正》:"蓽茇,其味大辛,須同參、術(shù)、歸、地諸甘溫補(bǔ)劑用之尤效。"
③《本草便讀》:"蓽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郁結(jié),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fēng)、吞酸等癥,屬于陽明濕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④《本草正義》:"蓽茇,脾腎虛寒之主藥。惟瀕湖謂是頭痛、鼻淵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而散浮熱。按頭痛固有真寒一癥之宜用大辛大溫者,但鼻淵、牙痛,本皆火癥,古人偶用辛散之藥,蓋亦反佐之義,用作向?qū)?,瀕湖竟以為散浮熱,恐是誤會,石頑和之,非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蓽茇
拼音注音
Bì Bá
別名
蓽撥、蓽撥梨、阿梨訶他、椹圣、蛤蔞、鼠尾。
英文名
Long Pepper
出處
出自《開寶本草》。
1.《唐本草》:蓽撥,生波斯。叢生,莖葉似蒟醬,其子緊細(xì)。味辛烈于蒟醬,胡人將來入食味用也。
2.《酉陽雜俎》:蓽撥,出摩伽陁,呼為蓽撥梨,拂LI呼為阿梨訶咃。苗長三四尺,莖細(xì)如箸,葉似蕺葉,子似桑椹,八月采。
3.《海藥本草》:按徐表《南州記》:蓽撥本出南海,長一指,赤褐色為上。復(fù)有蓽撥)短小黑,味不堪。與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訶子、人參、桂心、干姜,治虛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果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longum L.
采收和儲藏:9月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包裝后放蔭涼干燥處,注意防止霉變或蟲蛀。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600m的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福建、廣東和廣西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蓽茇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根狀莖直立,多分枝。莖下部匍匐,技橫臥,質(zhì)柔軟,有縱校和溝槽,幼時被粉狀短柔毛。葉在生;下部的葉卵圓形,具較長的柄,向上的葉漸成為卵狀長圓形,柄較短,頂端葉無柄,基都抱莖,下面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腺7條,全部基出?;▎涡援愔?,無花被;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雄花序長4-5cm,直徑約3mm;總花梗長2-3cm,被短柔毛;苞片近圓形,盾狀;雄蕊2,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cm,直徑約4mm,于果期延長;苞片直徑約lmm;子房卵形,柱頭3。漿果下部與花序軸合生,先端有臍狀凸起,直徑約2mm。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原產(chǎn)熱帶,喜高溫潮濕氣候,我國主產(chǎn)地云南省盈江縣,年平均氣溫19.3℃,最低月平均氣溫11.6℃,極端顯低氣溫-1.2℃。幼苗需適度遮蔭,否則因光照太強(qiáng)抑制生長,影響產(chǎn)量?;ü谛璩渥愎庹?。宜選山間、盆地、溝邊濕潤、疏松、肥沃的壤上種植。
栽培技術(shù) 用扦插、壓條繁殖,可提早開花結(jié)實,保持母株優(yōu)良性狀及控制雌雄株比例。宜在高溫、濕潤季節(jié)進(jìn)行,插條或壓條長度以帶3-4個節(jié)為宜,用細(xì)沙或壤土作苗床,保持濕潤15-20d可生根。待長出4-5個新節(jié)時,即可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從外地引種,為便于運(yùn)輸也可用種子繁殖。種子陰干可保存半年,曬干則喪失發(fā)芽率。氣溫 22-25℃時播種,播前用30-40℃草木灰液浸2h,除去種子表層蠟質(zhì)有利于出苗。苗長20cm左右可定植。
田間管理扦插或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經(jīng)常除草、松士,花果期多施磷鉀肥,苗期及定植后需搭棚適度蔭蔽,至開花結(jié)果期去除蔭蔽。當(dāng)主蔓上發(fā)出新蔓時應(yīng)搭架供莖蔓攀援。早春疏剪,除去過密技、病技及部分營養(yǎng)技,以利通風(fēng)透光、營養(yǎng)集中,提高產(chǎn)量。
性狀
性狀鑒別 果穗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長1.5-3.5cm,直徑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余或脫落痕;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徑約1mm。有特異香氣,味辛辣。以肥大、飽滿、堅實、色黑褐、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穗橫切面:果穗軸正中為薄壁組織,有一輪外韌型維管束,中央有的有空隙。每個漿果呈縱切面觀,其頂端有的可見微突起的柱頭薄壁細(xì)胞,外果皮為1列多角形表皮細(xì)胞,淺黃色,偶見小腺毛,表皮下有2-4列厚角組織。中果皮外側(cè)有石細(xì)胞及油細(xì)胞散在,此外,另有油細(xì)胞層,靠近內(nèi)果皮處有細(xì)小維管束分布。內(nèi)果皮為1列方形或徑向延長的薄壁細(xì)胞。種皮為2-3列棕褐色扁平細(xì)胞。外胚乳薄壁細(xì)胞充滿淀粉粒;內(nèi)胚乳細(xì)胞及胚僅于通過種子上端可見。各漿果間的中果皮薄壁組織界線不易區(qū)分。有的部位可見兩漿果間存在的苞片,為徑向延長的薄壁細(xì)胞組成,亦有油細(xì)胞及維管束分布。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石細(xì)胞類圓形、長卵形或多角形,直徑25-6μm,長至170μm,壁較厚,有的層紋明顯。②油細(xì)胞類圓形,直徑 25-60μm。③內(nèi)果皮細(xì)胞長多角形,垂周壁不規(guī)則疣狀增厚,有的似連珠狀。④種皮碎片深棕色,表面現(xiàn)長條形或類方形,直徑12-40μm,壁厚3-9μm。⑤淀粉粒細(xì)小,常聚成團(tuán)塊。
毒性
大鼠腹腔注射胡椒堿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348.6mg/kg。蓽茇油非皂化物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49.73mg/kg,亞急性、慢性毒性試驗表明,小鼠連續(xù)給藥9月,實驗前后經(jīng)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肺、肝、腎等的組織學(xué)檢查,未見異常,小鼠活動、毛發(fā)及糞便均正常。
化學(xué)成分
蓽茇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四氫胡椒酸(teTCMLIBahydropiperic acid),十一碳-1-烯-3,4-甲撐二氧苯(l-undecylenyl-3,4-methylene-dioxybenzene),哌啶(piperine),揮發(fā)油,N-異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N-isobutyldeca-TCMLIBans-2-TCMLIBans-4-dienamide),芝麻素(sesamin),蓽茇壬二烯哌啶(pipernonaline),蓽茇茇十一碳三烯哌啶(piperun-decalidine),蓽茇明寧堿(piperlonguminine),二氫蓽茇明寧堿(di-hydropiperlonguminine),胡椒酰胺(pipercide),幾內(nèi)亞胡椒酰胺(guineensine),N-異丁基十八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oc-tadeca-2(E),4(E)-dienamide〕,N-異丁基二十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eicosa-2(E),4(E)-dienamide],N-異丁基二十碳-2,4,8-三烯酰胺[N-isobutyleicosa-2(E),4(E),8(Z)-TCMLIBienamide],蓽茇壬三烯哌啶(dehydropipernonaline)。莖含蓽茇明堿(piplar-tine,piperlongumine)。種子中含長柄胡椒堿(sylvatine),雙異桉脂素(diaeudesmin]。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結(jié)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沙門氏菌T和B、卵黃色八疊菌等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2.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2.1.抗驚厥作用:大鼠腹腔注射150mg/kg,有明顯的抗戊四唑的驚厥作用,使驚厥率顯著降低,對電驚厥和聽源性發(fā)作亦有明顯對抗作用??贵@厥作用強(qiáng)度可與苯妥英鈉與三甲雙酮相比。
2.2.鎮(zhèn)靜作用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小鼠注射25mg/kg,5分鐘后即閉目、低頭、伏臥、很少活動,30分鐘的活動次數(shù)從244次降為95次。與硫噴妥鈉有協(xié)同作用,有對嗎啡戊巴比妥對呼吸的抑制作用,這種對抗作用比戊四唑或尼可剎米強(qiáng)而且安全。
2.3.對小鼠膽固醇代謝的影響:蓽茇油非皂化物40mg/kg,灌胃給藥20天,顯著降低喂飼含2%膽固醇飼料誘發(fā)的外源性高膽固醇血癥。
3.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3.1.對小鼠心肌營性血流量的影響:小鼠分別腹腔注射不同濃度的蓽茇制劑,30分鐘后按營養(yǎng)性血流量測定方法,觀察小鼠心肌對86Rb的攝取能力。實驗結(jié)果表明,隨藥物濃度的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能力逐漸降低。藥物濃度分別為4.4g/kg、8.9g/kg和11.1g/kg時,攝取率依次為7.2±4.00%(P<0.05)6.11±4.21%(P<0.05)3.3±4.42%(P>0.05)。當(dāng)藥物濃度增加至13.3g/kg時出現(xiàn)最低值,小鼠心肌對86Rb攝取量減少8.0±4.10%(P<0.01)在該劑量下的作用,相當(dāng)于B-受體阻滯劑。而當(dāng)藥物劑量增加至17.8g/kg時,與上述結(jié)果相反,能使小鼠心肌攝取率增加到9.5±3.68%(P<0.01)這一劑量下的效應(yīng)相當(dāng)于B一受體激動劑,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因此在不同劑量下蓽茇可分別作為B-受體阻滯劑和B-受體激動劑。故臨床用藥量時需要嚴(yán)格控制劑量。
3.2.對耐缺氧和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蓽茇?fù)]發(fā)油能提高減壓條件下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用藥組生存率為93.1%,對照組為18.6%。常壓耐缺氧試驗表明,蓽茇?fù)]發(fā)油,能延長小鼠的存活時間37.8%;提高異丙腎腺素所致的氧耗量增加的小鼠生存時間,可比對照組提高30%。對亞硝酸鈉所致缺氧小鼠,可提高64%的生存時間。延長氰化鉀中毒小鼠的死亡時間,與對照組比較提高66.6%,對夾閉小鼠兩側(cè)頸總動脈造成的組織缺氧死亡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可延長58.3%。蓽茇?fù)]發(fā)油還能顯著對抗由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家兔T波變化和心率減慢作用。
3.3.舒張冠狀動脈作用:蓽茇所含的Dehydropipernonaline可抑制KCl40mM引起的兔離體冠狀動脈收縮作用,具有濃度依賴性,在濃度為10-5M可完全對抗KCl引起的收縮作用。
3.4.對小鼠膽固醇代謝的影響:蓽茇油非皂化物40mg/kg,灌胃給藥20天,顯著降低喂飼含2%膽固醇飼料誘發(fā)的外源性高膽固醇血癥小鼠TC、(LDL+VLDL)-C及肝臟膽固醇,并明顯增加膽汁膽固醇。20、30和40mg/kg的非皂化物,降低TC的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qiáng)。40mg/kg劑量可顯著提高腹腔注射蛋黃乳液的小鼠血清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zhuǎn)移酶(LCAT)活性。表明蓽茇油非皂化物有降低血脂從而抑制As的形成和發(fā)展的作用,這與其促進(jìn)膽固醇酯化及排泄有關(guān)。
3.5.蓽茇油非皂化物還能顯著降低喂飼5%豬油飼料誘發(fā)的內(nèi)源性高膽固醇血癥小鼠血清總膽固醇及肝臟膽固醇含量,顯著抑制Triton誘發(fā)的小鼠血清總膽固醇的升高。
4.其它作用:蓽茇酰胺0.lmg/kg有明顯降低犬血壓的作用。對兔和大鼠回腸可抑制其張力和收縮力。
炮制
,揀除雜質(zhì),去柄,篩凈灰屑,用時搗碎。《雷公炮炙論》:凡使(蓽茇),先去挺用頭,醋浸一宿,焙干,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凈方用,免傷人肺,令人上氣。
鑒別
理化鑒別(1)本品粉末或切片遇濃硫酸顯鮮紅色,漸變紅棕色,后轉(zhuǎn)棕褐色。(檢查胡椒堿)(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5ml,密塞振搖,冷浸過夜,濾過。濾波作供試液。另取胡椒堿氯仿液作為對照液。吸取適量供試液和對照液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展板上,以環(huán)己烷-乙酸乙酯(6:4)展開,取出,晾干,用改良碘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橘黃色斑點。品質(zhì)標(biāo)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胡椒堿(C17H19O3N)不得少于2.5%。
歸經(jīng)
脾;胃;大腸;肺;膀胱;肝;腎經(jīng)
性味
辛;熱
注意
實熱郁火、陰虛火旺者均忌服。
1.《本草衍義》:多服走泄真氣,令人腸虛下重。
2.《綱目》: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頭痛;牙痛;鼻淵;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XIU鼻;或為丸納齲齒孔中,或浸酒擦患處。
各家論述
1.《綱目》:蓽茇,為頭痛、鼻淵、牙痛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jīng)散浮熱也。
2.《本草正》:蓽茇,其味大辛,須同參、術(shù)、歸、地諸甘溫補(bǔ)劑用之尤效。
3.《本草便讀》:蓽撥,大辛大熱,味類胡椒,入胃與大腸,陽明藥也。溫中散寒,破滯氣,開郁結(jié),下氣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熱,凡一切牙痛、頭風(fēng)、吞酸等癥,屬于陽明濕火者,皆可用此以治之。
4.《本草正義》:蓽茇,脾腎虛寒之主藥。惟瀕湖謂是頭痛、鼻淵要藥,取其辛熱能入陽明而散浮熱。按頭痛固有真寒一癥之宜用大辛大溫者,但鼻淵、牙痛,本皆火癥,古人偶用辛散之藥,蓋亦反佐之義,用作向?qū)?,瀕湖竟以為散浮熱,恐是誤會,石頑和之,非也。
5.《本草拾遺》:溫中下氣,補(bǔ)腰腳,消食,除胃冷,陰疝,痃癖。
6.《海藥本草》:主老冷心痛,水瀉,虛痢,嘔逆醋心,產(chǎn)后泄利。
7.《日華子本草》:治霍亂,冷氣,心痛血?dú)狻?/p>
8.《本草圖經(jīng)》: 治氣痢。
9.《本草衍義》: 走腸胃中冷氣,嘔吐,心腹?jié)M痛。
10.《綱目》:治頭痛、鼻淵、牙痛。
11.《天寶本草》:治跌打損傷,腰腳痛。
摘錄
《中華本草》
蓽澄茄
蓽茇根
蓽茇
《中國藥典》:蓽茇
《中藥大辭典》:蓽茇
《中華本草》:蓽茇
書籍“本草”中的蓽茇
《本草備要》:蓽茇
《本草乘雅半偈》:蓽茇
《本草從新》:蓽茇
《本草撮要》:蓽茇
《本草分經(jīng)》:蓽茇
《本草分經(jīng)》:蓽茇
《本草求真》:蓽茇
《本草圖經(jīng)》:蓽茇
《本草衍義》:蓽茇
《本草易讀》:蓽茇六十一
《本草擇要綱目》:蓽茇
《本經(jīng)逢原》:蓽茇
《得配本草》:蓽茇
《海藥本草》:蓽茇
《雷公炮炙論》:蓽茇
《雷公炮制藥性解》:蓽茇
《藥性切用》:蓽茇
《飲食須知》:蓽茇
《增廣和劑局方藥性總論》:蓽茇
《證類本草》:蓽茇
站內(nèi)搜索
首頁
中醫(yī)古籍
中醫(yī)書籍
中藥材
中藥方劑
名醫(yī)
醫(yī)案心得
雜集
中醫(yī)世家(王氏)
本站說明及聯(lián)系
改錯記錄
興趣詞
病癥
中醫(yī)學(xué)院
中醫(yī)醫(yī)院
政策法規(guī)
綜合新聞
湘ICP備2023012249號-1
【食材篇】蓽撥 - 知乎首發(fā)于香料匣子切換模式寫文章登錄/注冊【食材篇】蓽撥食品行業(yè)采購成云食品行業(yè)采購老兵、美食作家蓽撥植株:胡椒科胡椒屬多年生草本質(zhì)攀援藤本植物。植株長達(dá)數(shù)米,大多數(shù)部位有粉狀細(xì)柔毛;枝呈“之”字型,具粗棱及溝槽;葉紙質(zhì),下部葉卵圓形或稍腎形,頂端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下部葉柄較長;花單性,雌雄異珠;果實為核果,球形。產(chǎn)地:蓽撥在中國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等地,在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等國也有分布,蓽撥的產(chǎn)量受到生長條件和單株產(chǎn)量的限制。在某些地區(qū),蓽撥的畝產(chǎn)量平均為2000斤,年產(chǎn)量平均在852噸以上。生長:蓽撥生長于海拔約580米的疏蔭雜木林、竹林、芭蕉林、村寨籬笆周圍及河灘曠地。在較陰濕的林下生長,植株高而纖弱,開花結(jié)果少;在陽光足的地方生長,植株較矮小,但開花結(jié)果較多?;ㄆ冢?-10月。產(chǎn)季:10月。鑒別:好貨和次貨的橫截面、正面外觀對比好貨和次貨的橫截面、正面外觀對比藥用:蓽撥是傳統(tǒng)中藥,具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效。果穗為鎮(zhèn)痛健胃的良藥,味辛性熱,用于畏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性頭痛及牙痛等。晉中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郭氏小兒疝氣中醫(yī)療法的秘方平疝方中便有蓽撥這一味藥。但需要強(qiáng)調(diào)的是,因蓽撥辛熱,過食易損傷人體正氣,不能隨意大劑量或長期服用。食用:蓽撥是烹飪中常用的一種香料,主要用于食物的香味和口感。在烹飪過程中,蓽撥通常與胡椒、辣椒、八角、桂皮等一起使用,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樣的口感。蓽撥不僅可以用于燉煮、烤制等長時間烹飪方法,也可以用于炒菜等短時間烹飪方法。在烹飪過程中,蓽撥可以與肉類、蔬菜等食材搭配使用,能夠提升食材的香氣和味道,增加菜肴的口感層次。另外蓽撥還可以用于制作一些特殊的產(chǎn)品,如調(diào)味油、調(diào)味醬等。工業(yè):蓽撥常用于制作香水、香薰等產(chǎn)品。在香水中,蓽撥的香氣可以與其他香料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出獨(dú)特的味道,提升香水的品質(zhì)和吸引力。在香薰產(chǎn)品中,蓽撥的香氣可以起到放松身心、舒緩壓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行情:2024年年初有進(jìn)口貨源增多沖擊市場,且大貨需求較弱,導(dǎo)致價格跌落的幅度較大,現(xiàn)市場售價進(jìn)口貨57-58元,相對年前的66-67元,跌幅達(dá)15%以上。該品屬于小品種,用量有限,關(guān)注度也不高,但老庫存量較少,加上生產(chǎn)難以大量恢復(fù),預(yù)計,后市價格再落空間已小。編輯于 2024-02-15 21:13?IP 屬地江蘇香辛料中藥材食材?贊同??添加評論?分享?喜歡?收藏?申請轉(zhuǎn)載?文章被以下專欄收錄香料匣子以術(shù)外求漸而練心,天然藥材為媒介以求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
蓽撥 - 醫(yī)學(xué)百科
匿名未登錄登錄醫(yī)學(xué)百科搜索
蓽撥來自醫(yī)學(xué)百科名字空間頁面討論更多更多語言頁面選項Read查看源代碼歷史 蓽撥(圖1)
目錄
1 植物形態(tài)
2 生態(tài)環(huán)境
3 地理分布
4 藥用價值
植物形態(tài)
攀援藤本,長達(dá)數(shù)米;枝有粗縱棱和溝槽,幼時被極細(xì)的粉狀短柔毛,毛很快脫落。葉紙質(zhì),有密細(xì)腺點,下部的卵圓形或幾為腎形,向上漸次為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12厘米,頂端驟然緊縮具短尖頭或上部的短漸尖至漸尖,基部闊心形,有鈍圓、相等的兩耳,或上部的為淺心形而兩耳重疊,且稍不等,兩面沿脈上被極細(xì)的粉狀短柔毛,背面密而顯著; 葉脈7條,均自基出,最內(nèi)1對粗壯,向上幾達(dá)葉片之頂,向下常沿葉柄平行下延;葉柄長短不一,下部的長達(dá)9厘米,中部的長1-2厘米,頂端的有時近無柄而抱莖,均被極細(xì)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為葉柄的1/3?;▎涡?,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 蓽撥(圖2)
花序長4-5厘米,直徑約3毫米;總花梗長2-3厘米,被極細(xì)的粉狀短柔毛;花序軸無毛;苞片近圓形,有時基部略狹,直徑約1.5毫米,無毛,具短柄,盾狀;雄蕊2枚,花藥橢圓形,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厘米,直徑約4毫米,于果期延長;總花梗和花序軸與雄花序的無異,惟苞片略小,直徑0.9-1毫米;子房卵形,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柱頭3,卵形,頂端尖。漿果下部嵌生于花序軸中并與其合生,上部圓,頂端有臍狀凸起,無毛,直徑約2毫米?;ㄆ?-10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疏蔭雜木林中,海拔約580米。
地理分布
產(chǎn)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廣西、廣東和福建有栽培。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及馬來西亞也有分布?! ?/p>
藥用價值
蓽撥(圖3)
中藥名:蓽撥。
藥用部位:以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入藥。
性味功能:為鎮(zhèn)痛健胃要藥,味辛性熱,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嘔吐、腹瀉、冠心病心絞痛、神經(jīng)性頭痛及牙痛等。
取自“https://www.yixue.com/index.php?title=蓽撥&oldid=93834”
分類:中草藥藥材胡椒科導(dǎo)航導(dǎo)航最近更改隨機(jī)頁面Wiki工具Wiki工具特殊頁面頁面工具頁面工具用戶頁面工具更多鏈入頁面相關(guān)更改可打印版本固定鏈接頁面信息頁面日志分類分類中草藥藥材胡椒科
蓽茇_蓽茇的功效與作用 - 中藥查詢
中藥名稱大全
藥材中成藥穴位
首頁 方劑 偏方
中藥養(yǎng)生
中藥美容
中藥鑒定
按條件查中藥
按歸經(jīng)按拼音按功效
按藥性按藥味按藥用部位
蓽茇 2018-05-14
【中藥名】蓽茇 biba(bo)
【別名】蓽撥、蓽撥梨、椹圣、鼠尾。
【英文名】Fructus Piperis Longi
【藥用部位】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下部匍匐,枝橫臥,有縱棱和溝槽,幼時密被粉狀短柔毛。單葉,互生,紙質(zhì),葉片卵圓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2厘米,寬2.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或耳狀,兩面葉脈上被極細(xì)的粉狀短柔毛,下面密而顯著,基出脈5~7條;葉柄下部的長達(dá)9厘米,中部的長1~2厘米,頂端近無柄,具密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與葉對生,無花被;雄蕊總花梗長2~3厘米,被粉狀短柔毛,穗長4~6厘米,直徑約3毫米,花直徑約1.5毫米,苞片1,近圓形,雄蕊2枚,花藥橢圓形,2室,花絲短;雌穗總花梗長1.5厘米密被柔毛,穗長1.5~2.5厘米,直徑約4毫米,于果期延長,苞片圓形,花的直徑不及l(fā)毫米,子房上位,倒卵形,1室,下部與花序軸合生,無花柱,柱頭3。漿果卵形,先端尖,基部嵌陷于花序軸內(nèi)與之結(jié)合,呈圓形,頂端有臍狀突起,成熟時為紅褐色?;ㄆ?~9月,果期10月至翌年春季。
【產(chǎn)地分布】生于熱帶林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摘,除去雜質(zhì),曬干。
【藥材性狀】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性味歸經(jīng)】味辛,性熱。歸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屬溫里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5~3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偏頭痛;外治牙痛。蓽茇,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diào)下半錢,治痰飲惡心(《圣惠方》)。
【藥理研究】醇提物具有抗?jié)?、抗心肌缺血作用。揮發(fā)油能抗心律失常、調(diào)血脂,并能抑制中樞神經(jīng)。耐缺氧、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廣譜抗菌、對冠狀血管和腸管平滑肌有很強(qiáng)的松弛作用等。
【化學(xué)成分】主含酰胺類化合物、木脂素、揮發(fā)油、胡椒堿、四氫胡椒酸、棕櫚酸、蓽茇明寧堿、長柄胡椒堿、蓽茇明堿等成分。
【使用禁忌】陰虛火旺者禁服。
【配伍藥方】①治冷痰飲惡心:蓽茇,搗細(xì)羅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飲調(diào)下1.5克。(《圣惠方》)
?、谥纹^痛:蓽茇為末。令患者口中含溫水,左邊痛令左鼻吸一字,右邊痛令右鼻吸一字。(《經(jīng)驗后方》)
?、壑窝劳矗荷溰?、胡椒。上二味等分,搗羅為末,化蠟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納蛀孔中。(《圣濟(jì)總錄》蓽茇丸)
藥材 成藥 方劑 穴位
苦地丁
穿山龍
硇砂
銀杏葉
白附子
郁金
貫葉金絲桃
木芙蓉葉
白及
更多>>
六君子丸
麝珠明目滴眼液
蟲草清肺膠囊
牛黃上清丸
補(bǔ)中益氣丸
化積口服液
松齡血脈康膠囊
槐角丸
普濟(jì)痔瘡栓
更多>>
五味消毒飲
內(nèi)消瘰疬丸
柴葛解肌湯
當(dāng)歸貝母苦參丸
四物湯
白頭翁湯
防己黃芪湯
八珍湯
犀黃丸
更多>>
關(guān)沖
目窗
上星
居?s
水分
尺澤
胃倉
然谷
太淵
更多>>
偏方秘方更多>>
桂枝肉桂治凍瘡
大棗枳實治心力衰竭
大蒜治百日咳
熟地生麻治更年期綜合征
白頭翁黃芪治胃潰瘍十二指腸潰
中藥知識
青果的鑒別方法
威靈仙的鑒別方法
鉤藤養(yǎng)生保健作用與方法
側(cè)柏葉的鑒別方法
白術(shù)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搜索
首頁 - 中藥大全 - 中成藥大全